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宏法社佛學講座 幸福之道禪意十足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宏法社佛學講座 幸福之道禪意十足

【人間社 黃惠雯 苗栗報導】 2024-10-07
佛光山宏法社10月5日晚上,舉辦美化人生佛學講座「十種幸福之道:佛說妙慧童女經」,恭請佛光山修持監院室監院慧思法師主講,近90位信眾,在法師幽默風趣的引導下,思考「禪」意,全場笑聲、掌聲不斷。

慧思法師問:「幸福是啥物?」信徒答:「一切簡單,一切知足,每天大笑一次。」法師提醒,既然知道了幸福是什麼,就要開創讓更多人一起幸福。又說,第一幸福是可以學佛,知道「改變」的人生,路才能愈走愈寬廣。學佛就是要深入學習,生活應用,生命轉變。

法師提到《佛說妙慧童女經》出自《大寶積經》,屬於般若空性的系統,空對有、對與錯、凡與聖,是圓融的,不是二元對立的,富含幽默風趣的禪意。祖師禪的公案,含有很深的中華文化,讀了好像有點懂,又不太懂,所以就會蘊釀,會去探索佛性,會去探討所謂的「淨土」,是唯「心」,還是唯「境」。早期的禪師會以各種角度去談,因緣組合是可以混搭的。

佛言:「妙慧!菩薩成就四法,受端正身。何等為四?一者、於惡友所不起瞋心;二者、住於大慈;三者、深樂正法;四者、造佛形像。」

「怎樣能得到到端正美麗的外貌?」法師說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見賢要思齊,見不賢而內自省,不要用發脾氣來表達負面能量。心情開朗,面帶微笑,人緣就會很好。用「慈悲」來對治「瞋心」,悲是拔苦,慈是予樂,因為悲天憫人的感受,想饒益有情眾生,進而產生「慈悲行」。

「法」,不是僅止於寺院、不是僅止於經典、不是僅止於佛像。法師談到要讓正法久住,就要超越二度空間的思惟。「禮義廉恥」就是佛法,顧家、不作壞事、認真讀書,就是佛法。護持行佛,要實踐,要應用,改變不好的慣性,迷思的去掉一點,體悟就會多一點。

法師說,心生則種種法生,凡夫需要聖賢做為參考學習的對象,借外境把內心善良的帶出來,所以造佛形象,看到莊嚴的佛像,心隨境轉,攝受身心,容貌就會端正。最後提醒大眾幸福要自己去創造,沒有人可以給我們幸福,自己想快樂誰也拿不走。
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飛手隊大隊長黎東碩分享,90分鐘的講座,笑聲未曾停歇,且專注聆聽,慧思法師獨樹一格地闡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用其一生推廣「人間佛教」的理念,精準地和生活作結合,令人讚嘆。更知曉大師平等看待一切眾生的慈悲心,在《十種幸福之道:佛說妙慧童女經》一書中就已經闡述,激起他研讀更多經典的興趣。他與家人帶著歡欣、自在、開心的心情,懷著平靜的心緒,帶著滿滿的幸福感,回到家中,感恩有緣人成就的美好夜晚,感恩大師留下的一切。
12345678910第1 / 202頁
追蹤我們